银行打响新春消费贷价格战,利率降至“2”字头,需谨防虚假广告
时间:2025-01-22 12:47:10 点击:223 次
(来源:银柿财经) 消费者申请个贷要量力而行,切忌“以贷养贷”。 蛇年春节将至,近期多家银行结合即将到来的消费旺季,推出新一轮消费贷利率优惠活动。据银柿财经观察,部分银行推出的各类消费贷优惠券,利率低至“2字头”。如招商银行(600036.SH)、民生银行(600016.SH)、杭州银行(600926.SH)、宁波银行(002142.SZ)等的产品年利率普遍在2.68%—2.88%;国有大行的利率则稍高,如建设银行(601939.SH)湖北分行派送利率为2.9%的消费贷优惠券。为争抢消费贷客户,有些贷款中介机构也比较活跃。但这类平台大多冒用银行名义,以更低利率诱导消费者申请贷款。兴业银行(601166.SH)、华夏银行(600015.SH)近日就发现名义被冒用,及时发出警示提醒。价格战再次打响过去的2024年,各大银行在消费贷方面曾轮番上演价格战。最激烈的是去年9月,江苏银行(600919.SH)以低至1.88%的利率席卷消费贷市场。每年春节都是银行推广消费贷的主要营销节点,今年也不例外,并且从1月份开始,还是银行2025年“开门红”的重要节点。从近期的“春节档”推广期来看,各家银行的营销策略不再激进,并无“1”字头低利率出现,大多集中在3%的利率以下。以“零售之王”招商银行为例,近期针对部分客户推出的个人消费贷利率优惠活动,在使用优惠券的情况下最低利率可降至2.78%,活动时间从1月2日开始,1月26日结束。针对极少数客户,招商银行在活动期间还将发放一定数量利率为2.68%的低息券,但需要客户在固定时间抢券。“今年是闪电贷10周年,行内近期会有一些惠券推出”,一位招商银行客户经理称。杭州银行在这一轮消费贷的推广中,同样采取了优惠券方式。 新客户在叠加首贷券后,可最高申请20万元的消费贷,利率可低至2.88%。宁波银行的个人消费贷产品“宁来花”也有类似活动。在其推广信息中,针对新客户首借年利率(单利)最低为2.88%,额度最高也是20万元;另外,宁波银行旗下的宁银消金,近期对新客户推出了“6期免息”券活动,但需要先使用6期,后6期再免息。新客的利率最低降为2.8%,最高同样可借20万元。相比股份行与城商行,国有大行在消费贷的推广上显得更冷静。据银柿财经观察,利率较低的是建设银行,并且只是在部分省份。如建设银行湖北分行官微显示,从元旦开始派送利率为2.9%的个人消费贷优惠券,但只有600张,额度最高可贷100万元,期限最长为5年。其他大行的消费贷产品利率普遍在3%以上,如农业银行(01288.HK)为3.1%,中国银行(601988.SH)为3.4%,最高额度也都是20万元。与2024年春节期间的推广相比,今年的消费贷利率确实更低一些。如招商银行、兴业银行(601166.SH)去年春节针对新客户的消费贷年利率最低基本在3%,浦发银行(600000.SH)消费贷产品的利率则在2.9%起。招商银行一位客户经理告诉银柿财经,2024年两次降息使目前的个人消费贷利率有了下调空间,大小银行都在拓展这块业务,竞争也激烈,在2025年进一步降准降息的预期下,消费贷利率还有下调的趋势。近年来个人消费贷款是各大银行主要拓展的业务方向,总贷款额度呈上升趋势。据央行数据,截至2024年9月末,个人消费性贷款(不含个人住房贷款)余额达20.4万亿元,较年初增长5.8%。各家重点发展零售业务的银行个贷额度也有明显增长。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,招商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到3777.45亿元,较上一年末增长25.27%;宁波银行的个人贷款总额为5231.48亿元,同比增长18.64%。银行在大力推广个人消费贷业务的同时,也要注意风险把控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,在个人消费贷市场轮番上演“价格战”,银行需要重视业务风险防控与可持续,过低的消费贷利率,可能会让一些借款人进行套利,引发部分消费者过度负债加杠杆。银行在贷款人申请、资质审核、贷中监测等流程方面也要加强把控,防范贷款资金违规流入“房市、股市”等领域。对个人消费者而言,申请消费贷也要合理适度、量力而行,综合考虑个人收入水平与负债额度,切忌“以贷养贷”。谨防虚假广告在各大银行积极揽客的同时,不少贷款中介也活跃起来,他们打着银行的旗号以超低利率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业务。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,防止上当受骗,多家银行近期发布声明,与不良贷款中介或不法份子撇清关系。同时,金融监管部门也在去年底及时发出风险警示。1月6日,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发布谨防诈骗软件的重要提示,称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冒用兴业银行名义,利用一款名为“兴惠”的APP诱导消费者申请“贷款”,从而实施诈骗。这款APP与兴业银行上海分行无任何关联,其所出示的所谓“借款合同”“合同专用章”“营业执照”“客服工作证”等信息均系伪造。兴业银行提醒消费者不要通过该APP划转款项。目前已有一些消费者反馈“兴惠”APP通过显示虚假出款成功信息、错误银行卡信息,来诱导用户进行提现操作达到骗取资金的目的。1月6日中午,华夏银行也发布声明称,近期网络上出现了冒充“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某分行”名义发布的虚假宣传广告,提示消费者注意风险。贷款中介近年来普遍采用的“诱贷”方式主要是以低息为借口。据银柿财经了解,中介会以“银行降息”为噱头吸引客户,但还隐藏着各种名目繁多的隐形费用,如评估费、服务费、代理费等,这些费用加起来后利率会更高;不少“利息低至两厘”的说辞也多为诱饵,实际无法签订低息合同,或合同中隐藏各种陷阱,实际利息远高于承诺的利率。对于市场上出现的各种“诱导”贷款信息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2024年12月底也发布了风险提示,称社交平台上出现打着“债务重组”“债务优化”旗号的不法贷款中介信息,诱导消费者“借新还旧”或者申请高息过桥垫资,这种所谓的“重组”和“优化”不仅隐藏着高额收费陷阱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,还可能被诱骗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而触犯法律。消费者应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虚假宣传和诱导,隐瞒不利信息、只谈诱人条件的虚假宣传和误导,认识违规“倒贷”的风险和危害,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,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。